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7章 赵来庆借酒劲要盖祠堂

第二天上午,赵家人兵分几路。

赵大壮领着媳妇儿妹妹在家做豆皮,赵老娘带着任务去了村长家,二黑子则被委派到大昭寺送货(跑一次十五文钱的配送费,算是赵小山照顾兄弟了)。

赵老爹负责去镇里送豆皮,赵小山随同,他打算去米铺问问大豆价,兼去致知书坊催问话本尾款。

马上就要秋收了,米铺的豆价没涨没降,和之前持平。那米铺的掌柜看赵小山诚心实意要买,那架势还是单大买卖,悄咪咪的承诺会量大从优。

一次买二百斤以上,每斤便宜一文钱。一次买五百斤以上,每斤便宜两文钱。

新粮马上就下来了,去年的陈豆也该处理处理。

赵小山想了想,决定先买二百斤,他家有牛车,随时需要随时过来。

豆子有钱就能解决,倒是致知书坊那碰了壁。赵小山压根没见到杨乙,听说他去县里了。

从最后一个故事讲完到现在过了二十多天了,赵小山之前就来问过一次,被杨乙以故事还没刊印为由给挡了回去。这次直接神龙首尾都不见了。

这他娘的!想赖账?

杨家虽说是商人,但都念过书,怎么连最起码的诚信都没有,仁义道德都吃到狗肚子里去了?想不想继续混了?

这玩意儿,又不是一锤子买卖,怎么就知道他没故事了?!简直岂有此理!

程理看赵小山脸色发黑,也颇为不好意思。

这致知书坊的生意是他介绍的,他作为中间人兼担保人,难辞其咎。

“赵老弟,我最近还在书坊抄书,杨乙说你讲的这些故事有的地方不详细,他要去密水找人润色一下,去了好几天了,确实没刊印,要不你再等等?”

见这理由还是没法说服赵小山,程理又赶紧加了一句:“你们有合同在,到哪都有理的!”

赵小山情知这事不能怪程理,仍气愤难消,但现在他连人都见不到,只能悻悻的回了家。

哼,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,等十天之后他再来一次,再不给钱,小心把你书坊砸了!

下午的时候,父子俩驱牛回家,板车上装了两袋豆子,外加一位帮忙摆放石磨的风水大师。

镇里的石匠那就有现成的石磨,这玩意儿就是块大石头,只不过雕琢的费功夫罢了,一整个石磨花了一两银子。

石磨主粮食,代表着一家的财运,摆放的位置十分重要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