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53章 种出来了

五月中旬了,天已经热起来了,冬小麦进入灌浆期,春小麦也抽穗了,地里一片绿油油的,冬小麦子粒日趋饱满,再过半个多月就能收,村里家家户户都紧张的很,这可是关系着一家子未来一年的口粮。

今年种的粮食都长得好,村里不少人坐在一起琢磨,都觉得是今年肥好,这么一想,大家伙儿对李桃一家子就更热情了,李桃走在路上都能被塞两把新鲜菜蔬。

因着一家三个孩子都要上学堂,属实是忙不过来,李桃找了隔壁的二鸭叔,以后他跟他媳妇搭伙去县里卖豆腐,地里虽还有农活儿,但是流民分的地少,忙活半天忙的过来,还能多赚些钱,二鸭叔高兴地接下了这个活计。

至于去县里送货这事,豆腐量大又耗时的很,一家子商讨了半天,最后还是问村正家租借了一架驴车,由赵春娘出面,雇了她好姐妹巧娥婶子的大儿子,叫良生的,负责给县里的饭馆送货,并每日送豆糟去泥猛那,货款李桃每半月去结一次。

活儿交出去一些,一家子都轻松了不少。因着要读书,一家子去县里买了好些笔墨和纸,这些东西都贵的出奇,花了有快二两银子,李桃掏银子都掏的肉疼,心想难怪这个时代读书人金贵,可不是贵吗。

至于读书用的书本,他们现在只用得上千字文和三字经,这两本都不用买,教书的先生那有,也不用钱,只是熟读熟背了之后要每样抄上两本还回去。

李桃每日带着弟妹清早去大榕树庄读书,那日在白家穿着青衣的中年姓庄,教授千字文和算术,另一先生姓孔,教三字经,出乎李桃的意料,这两位先生课讲的并不生硬死板,反倒趣意的很,她观察了几日,这两位先生不光是学堂教书的先生,更是白老爷的好友。

学堂里的小孩儿多是小枣这么大的年纪,一下来了两个大哥哥大姐姐,个个都好奇的很,偷窥着眼看他们,李木有些不好意思,不过在庄先生一番“活到老学到老”的教育下,学堂里的孩子很快就接受了班里这两个“大人”了。

日子过的飞快,清晨读书习字,到下午了就去上山转悠一圈看看鸡崽子,鸡崽子适应了山里的环境,悠闲地在林间踱步,有的扒拉着黄泥找肥虫蚯蚓,好不惬意。

山林里有山泉,不少岩石下、石缝里流出潺潺泉水,她捧一把,清甜的很。

鸡崽子在山里不愁吃喝,李桃还是嘱咐老牛头每日喂它们一盆鸡食,需要的麦麸、豆糟、豆子和花生饼以及老牛头的吃食,她每隔两三日就运上来一次,这样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